当前位置: 郭利方心理工作室 > 青少年心理 > 校园霸凌 > 正文

对孩子太溺爱的后果

更新日期:2025-07-19 08:35:29  来源:bjzmyj.com

导读各位宝爸宝妈们!今天咱来聊聊溺爱这事儿,那真是有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。有这么个事儿,清晨六点,五岁的朵朵脸蛋哭得那叫一个花,奶声奶气地就开始威胁她妈:“再不给我买奥特曼,我就从天桥跳下去!”便利店收银台前这一出闹剧,把她妈攥着硬币的手都吓...

各位宝爸宝妈们!今天咱来聊聊溺爱这事儿,那真是有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。

有这么个事儿,清晨六点,五岁的朵朵脸蛋哭得那叫一个花,奶声奶气地就开始威胁她妈:“再不给我买奥特曼,我就从天桥跳下去!”便利店收银台前这一出闹剧,把她妈攥着硬币的手都吓得直发抖。这背后可是好多家庭都有的温柔陷阱。咱总以为把孩子捧在手心就能护住他们,却不知道溺爱就像无形的牢笼,把孩子给困住了。

一、身体依赖,那叫“被喂饱的胃与饥饿的魂”。三岁宝宝非得抱着奶瓶睡觉,小学生每天还得让妈妈剥二十颗鹌鹑蛋。这哪是养孩子,简直是把孩子养成“生活婴儿”了。日本教育专家都发现了,过度代劳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就像“生活白痴”。25%的初中生不会系鞋带,38%的高中生不会独立去看病。这些孩子就像被剪断翅膀的雏鸟,成年后面对租房合同、水电缴费这些事儿,那技能水平就跟幼儿园小朋友似的。

二、心理依赖,就是那“永不熄灭的特权灯塔”。孩子考了98分,就问“妈妈,我是不是全班第一?”把考试当成索求关注的战场,溺爱都快把孩子变成心理寄生虫了。心理学实验说,长期被满足所有要求的孩子,大脑奖赏回路都病态依赖了,就跟吸毒的人似的,就想着马上有反馈。遇到挫折时,他们产生的皮质醇水平是普通孩子的3倍。更可怕的是,他们还会用自残、绝食这些极端方式要挟父母,这就是“情感勒索”啊。

三、社交障碍,妥妥的“温室里的玻璃花朵”。在游乐场,六岁男孩抢别人玩具,他妈妈立马掏出棒棒糖来平息事儿。这种“问题外包”的溺爱,都快把孩子养成社交废人了。韩国青少年研究所追踪发现,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在职场沟通障碍概率高达67%。他们就像装在水晶球里的玩偶,同事开个玩笑,他们就僵那儿了,听到不同意见就赶紧往后缩。

四、价值观扭曲,那是“被糖衣包裹的毒苹果”。爸爸给女儿伪造病假条逃避考试,妈妈贿赂老师改成绩,这些“爱的谎言”把孩子的价值坐标系都给毁了。神经科学研究表明,长期不劳而获的孩子,前额叶皮层发育都不正常,对公平感的神经反应比同龄人弱40%,看到弱势群体还会有扭曲的优越感。更可怕的是,这价值观还会像遗传病一样传给下一代,73%的人成年后还会用溺爱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。

暮色里的小区,总能看到中学生骑着平衡车追逐,父母就跟影子似的在后面跟着。咱总说着“都是为了你好”,可真正的爱应该是给孩子登山绳,而不是一直当他们的登山杖。等哪天孩子连系鞋带都不会,大学还被退学,发现他们根本不会处理人际关系,那些曾经觉得甜蜜的溺爱,就成了刺向父母心头的利刃。教育可不是把花养在温室,得教会种子怎么自己破土而出啊!大家说说,是不是这个理儿?
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