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郭利方心理工作室 > 青少年心理 > 叛逆 > 正文

父母吵架孩子无动于衷正常吗

更新日期:2025-07-21 09:55:26  来源:bjzmyj.com

导读各位宝爸宝妈们,今天咱来唠唠父母吵架孩子无动于衷这事儿。深夜十一点,诊室里六岁的小宇正用蜡笔画太阳呢。他爸妈就在对面,为房贷吵了半小时。他妈妈摔门出去,小宇就换了支蓝色蜡笔接着涂天空,跟没事人似的。“无动于衷”...

各位宝爸宝妈们,今天咱来唠唠父母吵架孩子无动于衷这事儿。

深夜十一点,诊室里六岁的小宇正用蜡笔画太阳呢。他爸妈就在对面,为房贷吵了半小时。他妈妈摔门出去,小宇就换了支蓝色蜡笔接着涂天空,跟没事人似的。

“无动于衷”可能是孩子最聪明的伪装。三岁的小米搭积木墙挡爸妈吵架声,十岁的朵朵戴降噪耳机写作业,十五岁的阿杰边写论文边听爸妈摔杯子。这不是冷漠,是他们在冲突环境里的“生存技能”,就像闹市的人自动屏蔽噪音,孩子用情感隔离保护自己。

有些孩子表面平静,其实内心惊涛骇浪。有个男孩吵架时发呆,日记里全是“爆炸”符号;还有女孩对着镜子练微笑练到嘴角发麻。他们压抑着真实情绪,就像湿透的纸船,表面没事,里面全是水。

孩子还是厉害的“家庭分析师”。五岁的乐乐能说出爸妈吵架的规律,十二岁的晓雯能总结出“吵架后两小时是安全期”。这洞察力让他们预判危险,可也剥夺了童年的天真。

咱有三种破冰办法。一是制造“安全岛”,全家一起玩会儿拼图或者“真心话”游戏。二是当情绪翻译器,跟孩子说“妈妈刚才声音像打雷,咱抱抱玩偶熊”。三是错位拥抱,吵架激烈时抱抱孩子说“火山爆发了”。

那些“无动于衷”的孩子,往往更早理解人性复杂,可能成为优秀调解员,也可能共情能力超强。关键是教会他们在风暴里保持内心的灯塔。

诊室挂钟到十二点,小宇画完画了,画里三个小人在彩虹下手拉手。他爸妈对视了,说不定明天早餐桌上,就会用“我们”代替“你”啦!大家觉得这些办法咋样呢?
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