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各位宝爸宝妈们!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孩子说“不舒服”的情况呀?有时候孩子一这么说,咱们当家长的就慌得一批。今天咱就来聊聊,当孩子说“不舒服”时,他们可能在说啥。1.别急着说教孩子说“不舒服”的时候,咱可别急着说教。咱得蹲下来,和孩子眼睛平视,先听听他们说“...
1. 别急着说教 孩子说“不舒服”的时候,咱可别急着说教。咱得蹲下来,和孩子眼睛平视,先听听他们说“疼”的细节。是喉咙像被啥东西勒住了,还是太阳穴跟敲鼓似的突突跳?孩子用身体症状表达情绪,就跟用蜡笔涂彩虹似的,每种颜色背后都藏着小秘密。咱别着急翻药箱,先摸摸他们手心温度,就像拆礼物一样,慢慢解开这些“不舒服”的小谜团。
2. 疼痛是情绪的翻译器 有个小男孩总说胃痛,后来才发现他是害怕数学课上被老师提问;还有个小女孩抱怨头疼,其实是担心转学后交不到朋友。身体不舒服可能就是孩子情绪坐过山车时的刹车片,是他们对压力的温柔反抗。咱可以问问孩子:“要是这个疼会说话,它想提醒你啥呀?”
3. 建立“安全岛”法则 咱可以在客厅角落铺个软垫,就说这是“疼痛翻译站”。等孩子难受得缩成一团时,给他们递上一杯温热的蜂蜜水,说:“咱来玩角色扮演游戏,你当医生,我当病人,看看这个怪怪的不舒服是咋回事。”用游戏打破孩子的防备,可比直接追问有用多了。
4. 制造“渐进式重启” 别想着孩子能跟开关一样,一下子就恢复正常。咱可以跟孩子说:“今天先去学校操场看十分钟,回来我给你讲外星人的故事咋样?”把上学这件事拆分成一个个“任务卡”:周一看一眼校门,周二走进教室,周三上半天课。每完成一个小目标,都值得好好庆祝一番。
5. 家长先做“情绪隔离舱” 当孩子说“头疼”时,咱家长说不定比孩子还紧张。这时候,咱可以做三件事:一是把担心写在纸上揉成团;二是给老师发个消息,说孩子今天状态可能不太好;三是准备一个“应急包”,里面放上退烧贴、故事书和零钱。咱得有点掌控感,这可比完美应对重要多啦。
后记:疼痛是成长的邮戳 每个装病的孩子都在学着向世界表达自己的脆弱。咱别一直追问“到底咋回事”,不如陪孩子把“不舒服”装进漂流瓶,标上日期放回大海。等哪天孩子突然说“今天感觉好多了”,这可不是啥奇迹,这是你们一起写下的成长密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