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各位宝爸宝妈们!今天咱来聊聊《当孩子把"不诚实"藏在倔强里》这件事儿。有一天,六岁的朵朵攥着衣角,眼睛上还挂着没干的泪珠,跟妈妈说:“妈妈,我绝对没碰过妹妹的玩具车!”妈妈看着她紧绷的肩膀,就想起上周家长会上一个崩溃的爸爸。他儿子弄坏邻居玻璃后,整整编了三天“外星人入侵”的谎。谎言就像是孩子跟世界谈判用的特殊“货币”。...
有一天,六岁的朵朵攥着衣角,眼睛上还挂着没干的泪珠,跟妈妈说:“妈妈,我绝对没碰过妹妹的玩具车!”妈妈看着她紧绷的肩膀,就想起上周家长会上一个崩溃的爸爸。他儿子弄坏邻居玻璃后,整整编了三天“外星人入侵”的谎。
谎言就像是孩子跟世界谈判用的特殊“货币”。他们用“没发生过”代替“我害怕”,用“不是我”掩盖“我慌张”,那些倔强否认的背后,藏着比真相还得好好解读的“密码”。
咱先来说说“拆解谎言的三棱镜”。有些谎言是恐惧的投影。就像四岁的小宇,每次打翻牛奶都尖叫“是风干的”,后来才发现他看过他爸摔碗碟时发火的样子。有些谎言是模仿的复刻。五岁的小米在幼儿园说“我爸爸是超人”,其实就是学动画片里的台词。有些谎言是成长的阵痛。七岁的乐乐说“作业本自己长腿跑了”,其实就是数学题不会做,心里挫败。
再来说说“重建信任的三重奏”。孩子说“我没偷吃饼干”,别追问“是不是你干的”,蹲下来问问:“饼干碎屑在地板上跳舞呢,它们有啥秘密要告诉咱们?”要是谎言成了顽固的盾牌,就转移战场,说:“上次你说恐龙会喷火,结果是蜡烛影子,那次冒险多好玩啊!”要是真相像刺猬一样缩成一团,就创造个安全区,说:“咱来玩‘如果’游戏,你要是故事里的小主角,会咋处理这事?”
最后说说“转化谎言的炼金术”。用绘本当镜子,问问孩子:“《狼来了》里的小男孩后来咋样了?要是他是你朋友,你咋帮他?”用游戏当桥梁,在沙盘里重现“消失的玩具”,让手指替嘴巴讲故事。用自然当导师,捡起片枯叶说:“这片叶子在说谎,它其实可享受从树上跳下来的快乐了。”
那天朵朵终于松开拳头,手心里有半块饼干渣。她带着哭腔说:“其实……其实我想给布娃娃开生日派对。”她这话一出来,咨询室的空气都变软了。后来她们用面粉和糖霜重新做了饼干,这次朵朵主动在每块饼干上按了小手印。
谎言不是得消灭的病毒,而是等着破茧的蝴蝶。当孩子再说“绝对不是我”时,咱不妨蹲下身,轻轻问:“要不要咱一起来找找,真相藏在哪个星星后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