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各位宝爸宝妈们!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,咱家孩子一有点啥事儿,就跟个小喇叭似的,赶紧跑去跟大人打小报告。什么“妈妈,哥哥没洗手就吃东西”“老师,小明上课说话”,那小嘴叭叭的。这孩子咋就这么爱打小报告呢?背后到底藏着啥心理呀?首先啊,孩子这么做可能是为了寻求关注与认可。孩子的世界可简单啦,就盼着大人多看看自己、夸夸自己。在家里...
首先啊,孩子这么做可能是为了寻求关注与认可。孩子的世界可简单啦,就盼着大人多看看自己、夸夸自己。在家里,爸妈忙得晕头转向,哪有空一直陪着孩子;在学校,老师要管那么多学生。这时候,打小报告就成了孩子吸引大人注意力的“秘密武器”。孩子跟大人说别的孩子干了啥坏事,大人往往就会认真听,还会赶紧回应。就好比孩子跟老师说同学上课捣乱,老师可能就会夸他守纪律,这一夸,孩子就觉得自己干了件超级重要的事儿,心里那叫一个美!而且啊,孩子觉得指出别人的错,就能显得自己懂事、守规矩。在家里跟爸妈告兄弟姐妹的状,就是想让爸妈觉得自己乖,好多疼自己、多夸自己。
其次呢,孩子是想维护规则与正义。在孩子心里,规则那就是神圣得不得了的东西。他们刚接触社会规则,对规则保护得可严实了。要是看到别的孩子违反规则,他们就觉得这事儿不对,必须得告诉大人。就像幼儿园老师规定吃饭前要洗手,有小朋友没洗,打小报告的孩子就觉得自己是在维护大家的秩序。而且孩子心里有正义感,天真地觉得把坏事告诉大人,大人就能解决,让一切变得公平。在他们眼里,大人就跟超级英雄似的,啥事儿都能摆平。所以一看到不公平的事儿,他们就赶紧找大人,想让世界变回他们认为的“正确”模样。
孩子打小报告可能是因为嫉妒与竞争心理。有时候,孩子看到别的孩子被老师表扬,或者玩具比自己多,心里就会酸溜溜的。这时候,打小报告就成了他们“打败”对手的办法。比如说看到同学画画好被老师夸,打小报告的孩子可能就跑去跟老师说这同学课间调皮,想让老师对这同学印象变差,好让自己多得到点关注和奖励。在竞争环境里,孩子为了占上风,也会打小报告。像学校评优的时候,孩子可能就跟老师说其他候选人的毛病,好让自己更容易当选。
孩子爱打小报告是好几种心理一起起作用的结果。咱们当家长和老师的,得理解孩子这些小心思,耐心听他们说,引导他们正确解决问题,让他们学会自己处理矛盾,在健康的心理环境里好好长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