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各位家长朋友们!孩子一到青春期,那变化可真是让人措手不及啊!就好像突然之间,书包里的试卷变成了沉默的小堡垒,房间门缝里透出的光都像是在说“别来打扰我”,青春期这团迷雾就这么悄咪咪地来了。咱家长呢,就像站在悬崖边上的登山客,特别想伸手摸摸孩子的世界,又怕一不小心惊动了不知道藏哪儿的“小怪兽”。那在孩子青春期,咱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呢?...
那在孩子青春期,咱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呢?听我给您细细道来。
第一,咱得做个“情绪翻译官”。别一上来就给孩子提建议,先蹲下来和他眼睛平视。当孩子说“你们根本不懂”的时候,您得听出他其实想说“我需要被关注”。别再说“这有什么好难过的”,换成“听起来你很委屈”,就像破解密码一样,去发现藏在孩子顶撞里的求助信号。冰箱里过期的牛奶,书桌下压着的漫画,这些可都是解开青春期密码的小线索呢!
第二,要绘制“安全岛”地图。咱可以在客厅角落弄个“吐槽专区”,用软垫和毛毯圈出一块专属的小地盘。每周三晚上七点,全家手机都“睡觉”,用沙漏代替闹钟,开启咱们的专属聊天时间。要知道,规则可不是关孩子的笼子,而是放风筝的线,既能让孩子往远处飞,要是他飞偏了还能把他拉回来。
第三,得练就“延迟回应”的魔法。孩子突然发脾气说“为什么非要我考重点高中”,您可别马上就说“为了你好”。先去泡杯热可可,等杯子上都布满水汽了,再跟他说“妈妈年轻的时候也想逃课去海边呢”。这种先不着急回应的办法,比马上回答他问题更能走进孩子心里。
第四,要成为“成长合伙人”。别老是说“你必须怎样怎样”,换成“我们试试怎样怎样”。制定作息表的时候,让孩子用荧光笔把自己想自由安排的时间标出来。讨论未来的时候,别老说“应该怎样”,换成“如果怎样”。就像教孩子骑自行车,松开手刹那一刻,才是真的开始信任他。
第五,得重启“家庭仪式感”。每周日傍晚来个“吐槽大会”,用特别夸张的语气说说孩子最近出的小洋相。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六,全家都换上睡衣,来个“家庭电影节”。这些看起来有点幼稚的仪式,就像能穿透青春期迷雾的萤火虫,能让家里的温暖在笑声里慢慢变多。
等哪天孩子主动跟您分享游戏攻略,晚上房门也不紧闭了,您就会发现,最好的教育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什么样,而是等着孩子自己找到成长的方向。咱们蹲下来和孩子平视的那些瞬间,还有孩子跟咱们顶嘴后咱们还能笑着面对的时刻,都会在时间里变成照亮彼此的星光。
所以各位家长,赶紧行动起来,用这些小妙招,陪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