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各位家长朋友们!今天咱来唠唠孩子玩游戏这事儿。你们是不是一看到孩子盯着屏幕玩游戏,就头大得很?心里直犯嘀咕:这游戏到底是洪水猛兽,还是能让孩子成长的法宝啊?其实答案就俩字——适度。这游戏就像一把能劈开核桃的刀,有好有坏。适度玩游戏,能刺激大脑分泌快乐因子多巴胺,还能提高孩子的空间想象...
你们是不是一看到孩子盯着屏幕玩游戏,就头大得很?心里直犯嘀咕:这游戏到底是洪水猛兽,还是能让孩子成长的法宝啊?其实答案就俩字——适度。这游戏就像一把能劈开核桃的刀,有好有坏。适度玩游戏,能刺激大脑分泌快乐因子多巴胺,还能提高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反应速度。像《我的世界》能培养创造力,《动物森友会》能锻炼社交思维。但要是沉迷进去,游戏就成了个大黑洞,把孩子的时间全吸走,现实里的朋友也不处了,运动也不搞了。
咱也别一竿子打死,禁止孩子玩游戏,得教他们学会“驯服”游戏。可以试试“21天习惯法”。前7天先看看孩子玩多久,中间7天用沙漏或者闹钟给游戏时间设个界限,最后7天让孩子自己安排啥时候玩。比如写完作业能玩30分钟,还得提前写好计划。这可比直接下命令强多了,孩子会发现,自己能掌控时间,可比没节制地玩游戏爽多了。
家长们也别老对孩子吼“不许玩”,这么干只会让矛盾越来越大。咱不妨跟孩子一起玩,当他们的游戏伙伴。跟孩子组队打通关,聊聊游戏角色为啥这么干,甚至讨论讨论游戏里的道德问题,像“为啥反派要抢宝藏”。这么一来,游戏就成了亲子交流的桥梁,咱就能悄悄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,比如“合作比单干强”。
孩子老沉迷游戏,很多时候是因为现实里没有及时的奖励。咱可以给他们设计点“成长副本”。学骑车的时候,用贴纸记录进步;做完家务,用积分换家庭电影夜。等现实世界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,他们自然就知道平衡虚拟和现实啦。
现在元宇宙、VR技术可火了,游戏也成了21世纪的“新母语”。咱别光害怕游戏,得教孩子“数字素养”。让他们知道游戏和现实的区别,能识别网络诈骗,甚至鼓励他们设计游戏。就像会游泳才能避开危险的水,懂游戏规则的孩子,以后才能在数字世界里站稳。
游戏不是洪水猛兽,它就像一面镜子,能照出孩子的兴趣、渴望和压力。咱别跟游戏对着干,得用智慧引导孩子。要记住,重要的不是玩多久,而是孩子能从游戏里学到啥,能不能把从游戏里得到的能量用到现实生活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