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郭利方心理工作室 > > 社会热点 > 正文

高三孩子不想上学如何开导家长怎么开导

更新日期:2025-07-17 22:01:30  来源:bjzmyj.com

导读各位高三家长们,大家好哇!今天咱来聊聊高三孩子不想上学,家长咋用“温柔的坚持”点亮希望。1.别让“爱”变成枷锁当孩子说“不想上学”,家长第一反应肯定是着急得不行。但真正帮孩子,可别一上来就问“为啥不上学”,咱得蹲下来问问“最近有哪天你特别不想回家呀”,用具体事儿代替抽象质问。心理学有个“情绪垃圾桶”理论,孩子愿意倾诉时,咱就当好容器,别瞎评判。咱可以说:“...

各位高三家长们,大家好哇!今天咱来聊聊高三孩子不想上学,家长咋用“温柔的坚持”点亮希望。

1. 别让“爱”变成枷锁 当孩子说“不想上学”,家长第一反应肯定是着急得不行。但真正帮孩子,可别一上来就问“为啥不上学”,咱得蹲下来问问“最近有哪天你特别不想回家呀”,用具体事儿代替抽象质问。心理学有个“情绪垃圾桶”理论,孩子愿意倾诉时,咱就当好容器,别瞎评判。咱可以说:“听起来你就像掉进漩涡里了,咱一块儿找根绳子拉你出来咋样?”

2. 压力不是敌人,是需要拆解的拼图 高三孩子不想上学,多半是各种压力堆一块儿了。

学业压力大,不是所有孩子都吃得消“题海战术”,咱可以试试“番茄钟+奖励机制”,每专心学45分钟,就奖励5分钟自由时间。

同伴关系方面,得看看孩子是不是因为社交发愁才不想去学校,家长可以来个“角色扮演”,模拟场景对话。

孩子要是觉得“考不好人生就完了”,咱就回他:“人生就像拼图,高考只是其中一块,咱先把这块拼好,其他的慢慢就都有了。”

3. 建立“渐进式复学”的缓冲带 让孩子马上回学校,说不定会让他更抵触。咱可以试试这些缓冲办法:

搞个家庭微课堂,每天固定1小时,全家模拟课堂,家长当“同学”,让孩子当主导。

先从校门口便利店买东西开始,慢慢增加孩子在学校附近的时间。

弄个可视化进步表,用贴纸记录孩子的小进步,像“今天比昨天多看了10分钟书”。

4. 重构“陪伴”的定义 家长有时候容易走极端,要么管太多,要么啥都不管。咱可以这么做:

每天抽出15分钟“无条件陪伴”,一起做手工、散散步,别提学习。

带孩子去咖啡馆写作业,让他知道学习也能挺轻松。

准备点减压的东西,像解压玩具、音乐歌单,让孩子知道偶尔脆弱也没啥。

5. 与学校共建“成长同盟” 孩子不想上学,班主任可能比咱更清楚咋回事。咱可以跟老师这么做:

跟老师随便聊聊,问问“老师,最近孩子回家老叹气,在学校状态咋样啊”。

和老师商量商量,少布置点书面作业,多来点实践任务,像录知识点讲解视频。

每天放学和孩子一起整理书包,让孩子知道咱和他一起面对。

后记:教育是等待花开的艺术 高三孩子不想上学,就像暴风雨前的闷热,咱家长要当指南针,别当灭火器。孩子说“我做不到”,咱就说“咱先做到1%,再到2%”。这些小坚持,说不定哪天就变成孩子推开教室门的那缕晨光啦。记住,咱不是拯救孩子,是守护他找回自己的勇气!大家觉得这些办法咋样呢?
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