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各位家有初中生的宝爸宝妈们,你们好哇!今天咱来聊聊初中生叛逆这事儿。你们有没有感觉,初中生的叛逆就跟那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似的,打得人措手不及。好多家长都在那儿迷茫地问:“我的孩子咋变成这样了呢?”其实叛逆是孩子成长必须要经历的阶段,他们正从“被别人定义”变成“自我探索”呢。那咋把这叛逆的风暴变成孩子成长的养分呢?咱不妨试...
第一把钥匙,用“倾听”代替“说教”。孩子要是摔门而出了,你先别急着给他讲道理。你就蹲下来,看着他的眼睛,说:“我发现你最近老叹气,能跟我说说咋回事不?”有时候,沉默比说一堆话都管用。心理学家说了,青少年每天就想被认真倾听17分钟,可好多家长连3分钟都坚持不了。你把“你应该…”换成“你觉得…”,这对话就能像藤蔓一样自然地生长。
第二把钥匙,在“控制”与“放手”间走钢丝。有个14岁的小林,老把校服外套反着穿,他妈妈一生气把衣服给撕了,结果就闹得不可开交。后来妈妈就问他:“你这么穿是觉得酷,还是想表达啥呀?”原来孩子就是想证明自己能自己做决定。叛逆期孩子的“对抗”,其实就是想要自主权。咱可以定一些有弹性的规则,比如说“每天能玩2小时游戏,啥时候玩你自己安排”。
第三把钥匙,用“故事”打开心门。孩子要是不爱跟你沟通,你就试试“平行叙事”。你可以跟他讲讲你初中时候偷穿高跟鞋被老师训的糗事儿,或者用动画片《青春变形记》里的红熊猫来比喻青春期的躁动。有个爸爸发现儿子沉迷篮球,就每天睡前跟他聊NBA比赛,三个月后,孩子自己主动说起跟同桌吵架的事儿了。
第四把钥匙,创造“安全岛”时刻。每周固定两小时“无手机晚餐时间”,让番茄炒蛋的香味儿把家里的争吵都赶跑。有个妈妈在餐桌上放了个“秘密信箱”,孩子匿名写纸条说:“妈妈,你总说我不如表哥优秀,其实我…”。这种不用面对面起冲突的沟通,有时候比聊半天都好使。
第五把钥匙,接纳“不完美”的成长。15岁的晓雯因为长痘痘不想上学,她妈妈没逼她化妆,而是陪她在阳台种向日葵,说:“你看,种子刚破土的时候多丑啊,可最后不也开花了嘛。”三个月后,女孩自己戴上遮瑕口罩去学校了。孩子成长就是得允许他们犯错,就像园丁不会怪幼苗长歪了,耐心修剪就行。
叛逆不是啥洪水猛兽,它就是孩子成长发出的声音。咱别老想着把孩子改造成啥样,得学会当“守望者”。那些看起来是在跟你对着干的言行,以后都会变成孩子独特的成长经历。就像暴风雨后的海面,看着波涛汹涌的,可海底说不定藏着漂亮的珍珠呢!大家不妨试试这五把钥匙,说不定就能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