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郭利方心理工作室 > 青少年心理 > 性心理 > 正文

孩子不想上学想转学如何开导

更新日期:2025-07-18 19:44:42  来源:bjzmyj.com

导读各位宝爸宝妈们!今天来跟大家唠唠,当孩子说“不想上学”的时候,咱们该咋整。这可是一场关于成长的温柔对话哦!先说说第一点哈,咱得先放下“解决问题”的执念。你想啊,孩子突然跟你说“妈妈,我讨厌学校”,好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焦虑,想着“必须马上解决!”心理...

各位宝爸宝妈们!今天来跟大家唠唠,当孩子说“不想上学”的时候,咱们该咋整。这可是一场关于成长的温柔对话哦!

先说说第一点哈,咱得先放下“解决问题”的执念。你想啊,孩子突然跟你说“妈妈,我讨厌学校”,好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焦虑,想着“必须马上解决!”心理学研究显示,70%的孩子表达情绪的时候,真正需要的不是答案,而是被看见。咱别直接质问孩子“为什么不想上学”,而是换成“能告诉我最近最让你难受的一件事吗?”这就跟拆石榴似的,别直接切开,先观察观察它的纹路。

第二点,用“情绪天气图”破冰。咱画张天气预报图,让孩子用颜色标每天的心情,蓝色是阴天,红色是暴雨,黄色是晴天。这非语言沟通能绕过孩子的防御机制。有个妈妈就发现孩子总把周三标成黑色,后来才知道那天有让孩子害怕的体育课。孩子说“转学”的时候,咱别急着否定,就说:“听起来你像被困在暴风雨里,咱一起找找避雨的方法。”

第三点,发现“隐藏的超能力”。有个男孩非要转学,因为同学笑他回答问题的声音像小猫。结果呢,我们发现他给流浪猫画的肖像画得可好了。然后我们就给他设计了“秘密任务”,每天放学画张“校园观察图”,把讨厌的数学课变成“画出最丑的三角函数”。三个月后,他主动要参加美术社团。原来啊,转学的执念,是他渴望被看见的独特天赋。

第四点,创造“安全岛”仪式。咱在书桌前放个“情绪急救箱”,装满孩子喜欢的减压玩具。每天放学后,花15分钟玩“情绪漂流瓶”游戏,把烦恼写纸上折成船,放装满水的盆里,看着它慢慢溶解。有个父亲发现女儿总在漂流瓶里写“讨厌英语课”,后来发现她是害怕当众朗读。于是全家约定,每天晚饭后搞“家庭英语剧场”,用夸张的表演化解焦虑。

第五点,重构“上学”的叙事。咱把“必须去学校”变成“探索新大陆的冒险”。准备个“成长探险包”,里面有地图(课程表)、指南针(每日小目标)、望远镜(每周发现一个有趣的知识)。有个转学多次的孩子,在“探险日志”里写:“今天在科学课发现了会跳舞的盐柱,就像找到了藏宝图上的第一个标记。”当上学变成发现自我的旅程,转学的执念自然就没了。

第六点,建立“弹性安全网”。制定“5分钟缓冲计划”,要是孩子实在没法上学,允许在家完成“迷你任务”,像给植物浇水、整理书包、录制1分钟英语小视频。有个孩子就通过这方法,从“全天请假”过渡到“半天上学”。记住哈,教育不是马拉松,而是无数个微小的重启按钮。

第七点,寻找“成长同盟”。咱邀请孩子一起制定“特别计划”,像每周三放学后去公园写生,周五晚饭后玩知识问答游戏。有个转学三次的女孩,在“同盟日志”里记:“今天老师夸我画的细胞结构像星空,原来上学也能像开盲盒一样充满惊喜。”当孩子觉得自己是改变的参与者,不是被动执行者,焦虑就变成期待了。

后记来啦,教育就像等待一朵花绽放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时区。孩子有转学的念头时,咱把它看成成长路上的“暂停键”,不是终点,是重新校准方向的契机。就像园丁不会因为花不开就换土壤,而是蹲下来看看根系走向。教育的真谛,说不定就藏在这些“不想上学”的时刻里,等着咱们用耐心和创意,浇灌出意想不到的风景!

最后我想问大家,要是你家孩子说不想上学,你打算用哪个方法试试呢?

阅读全文